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小镇】从贫困村跃升明星小镇!看莲麻小镇是如何蝶变的……


      近日,我区上报的《从贫困村到明星小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小镇建设经验探析》信息稿件被《乡镇论坛》刊物和“乡镇论坛”公众号采用,展示了莲麻小镇的蝶变发展之路。

《乡镇论坛》

《乡镇论坛》是民政部主管的中国百强报刊,内容聚焦乡村热点难题,全景式记录农村社区治理与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传播农村文化工作创新方法,提升地方文化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起来看看文章有什么精彩的内容吧


从贫困村到明星小镇——广州市从化区莲麻小镇建设经验探析


莲麻全景

莲麻小镇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北的特色小镇,小镇的前身莲麻村曾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莲麻小镇建设之前,该村人均年收入仅有7000元左右,2015年经过上一轮扶贫攻坚以后,人均收入水平攀升到了1.38万元,贫困程度虽然有所缓解,但村集体经济出路不多、村民就业渠道狭窄、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民仍然面临较大的返贫压力。



2016年,从化区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正式启动10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工作,莲麻村以其独特的原生态自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空间布局位置而被纳入首批试点建设范围。



莲麻小镇的建设带动了莲麻村的全面发展,小镇开业当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51万元,同比增长118.9%,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610元,同比增长74.6%。村里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莲麻村先后获得“广州市名村”“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文明村”等称号,莲麻小镇也跻身“我心目中的广东十大明星小镇”行列。



从最偏远的贫困村到最具人气的明星小镇,莲麻小镇的创新做法为其他地区的镇域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以特色小镇为平台

    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为了切实解决各个部门单兵作战、上下级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从化区将特色小镇作为扁平化的协同作战平台,整合各个条块的行政资源和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统一规划、集中发力,共同推动实现莲麻小镇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特色小镇是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平台

       传统输血式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重基建、轻发展,与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综合性乡村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亟须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的模式创新。在莲麻小镇建设过程中,从化区十分注重将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融合起来一起谋划一起布局,既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注重通过小镇平台引入更多符合小镇主题的企业来激活乡村活力和农业生产力,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目前,莲麻小镇在保持和优化提升乡村风貌的基础上,依托原有村庄建设的特色民宿已有22家,已建成营业的酒馆7家、酒铺4家、酒坊6家,较好地实现了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百家酒坊


▲洞天酒窖

特色小镇是部门协同作战的平台

       过去管建设的只管建设、管农业的只管农业、管社保的只管社保,各职能部门单兵作战现象突出,致使公共政策和财政资源条块化分割,缺少协同作战平台,在公共资源配置和城乡收入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发展不协调现象。为此,从化区专门成立了莲麻小镇建设指挥部,依托特色小镇这个实体平台,统筹整合扶贫、水务、环保、林业、交通等各个条块的资源和力量,有序推进小镇建设,达到了资金和资源效益最大化利用和协同作战的目的。


▲莲麻村志愿驿站


特色小镇是生态价值的创新平台

       过去,莲麻村守着高达89%森林覆盖率的绿水青山,却迟迟盼不来金山银山,而且往往是越山高路远的边远山区越是贫困多发的地区。在特色小镇的战略框架下,莲麻村的生态资源、红色资源、美食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成了最重要的发展资本,莲麻村正在逐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梦想。


▲莲麻村群山环绕


特色小镇是开放式共建平台

过去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发展主要还是自耕农式和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发展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的渠道极度匮乏。因此,在莲麻小镇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从化区非常注重发挥政府的平台推介作用,牵线搭桥,先后帮助小镇引进了华夏学院大学生艺术旅馆、丰禧农业公司酒厂酒窖、四面田农业公司和竹庄农业公司花海项目、香港某企业投资的音乐谷项目,为莲麻小镇注入了开放兼容的“基因”,增强了生机和活力。


▲华夏莲社


特色小镇是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平台

       莲麻小镇一方面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宜居的基础上进一步谋求宜业和宜游;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资产性收入,开设民宿、酒馆、酒铺和土特产销售等经营性项目的自主创业收入,以及原地就业的工资性收入等多种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截至目前,小镇仅通过开设酒馆、民宿和村内企业招工等渠道,就带动了50多户农民增收、600名农民就业,就业农民的平均月收入达3000多元。并且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小镇运营对安保、环保等人员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同时也会为附近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酿酒


▲莲麻头酒


依托创新支撑   坚持民生导向

推动民主治理   党建固本强基

在动能培育维度,依托创新支撑

       莲麻小镇的创新支撑点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创新实践。小镇充分发挥莲麻流溪河水源头的生态优势,挖掘“豆腐坊”等特色美食文化,发展酒作坊、酒铺、酒馆等酒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传统民宿和原生态乡村环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消费需求,发展莲麻民宿、莲麻旅游;引入先进技术和高端业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开发莲麻花海、农村淘宝等;引入现代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环境优美



▲莲麻花海


在乡村建设维度,坚持民生导向

       莲麻小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民生工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小镇在对全村贫困户实现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动态跟踪的基础上,经过村民议事决议,将小镇新增的就业创业机会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并且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初心,常态化地面向村民开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经营培训,以增强农民经营技能。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着手外立面整饬、乡村环境卫生、乡村景观提升,推进流溪河水源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乡村道路、污水管网和乡村卫生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常态化派驻名医在村里挂点出诊,协调开设了银行网点和公交站点,提高村里的公共服务水平。


▲特色墙画


在基层党建维度,持续固本强基

       从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党建的固本强基作用,切实加强党建引领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区委、区政府先后有多名常委驻村调研并夜访农户,面对面了解村民思想动态,动员群众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对莲麻小镇建设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区委还指定一名区委常委挂点联系小镇建设,指派区委基层办主任黄鉴洲同志亲自指导和加强莲麻村基层党建工作。吕田镇也派出了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协助加强莲麻基层党组织建设,统筹协助莲麻村“两委”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围绕莲麻小镇建设工作,从化区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协调机制。在推进小镇建设过程中,莲麻村党支部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检验和锻炼,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老支书潘光灶率先示范开设特色民宿,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新上任的村支书潘安娜敬职守责,心系村民,组织党员动员村民加入特色小镇建设。村内党员身先示范、村民共识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权威性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莲麻旅游信息咨询中心


创新建设莲麻小镇的四个支撑点

1


▲流溪风雨亭


▲翠竹林


要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底线,因为它是在生态功能区推动生态价值创新实践的基础条件。生态破坏了,没有了见山望水的乡愁韵味,游客就会用脚投票,特色民宿、酒馆、酒铺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就会慢慢失去最重要的客流支撑。


2


▲莲麻特产超市


精致的手工艺展厅


要围绕小镇主题实现建设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线。产城融合的概念,应用到特色小镇建设,就是要做到产镇融合。小镇一定要有突出的主题,才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植入和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集中发力、以特取胜,才能把专业的、细分的旅游市场做专做精,做成知名品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投入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空间的风格管理以及统一建设方面。例如在莲麻小镇,除了供排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以及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之外,还通过对民居外立面的统一整饬、对经营性服务网点的标准化设计和建设,以及对关键节点的景观设计等措施,集中力量对公共空间加强了风格管控和统一建设力度,确保了特色小镇主题突出,风格一致。


3

莲麻大书房


要以实现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工作,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活力线。从化的特色小镇,不同于以企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的浙江模式,也不同于以建制镇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核心的云贵模式,从化绝大部分特色小镇的发展主体是贫困村集体和村民个体。因此,从化特色小镇聚焦的核心,归根结底还是贫困地区人的发展问题。这就决定了从化的特色小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有没有形成良好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它包括:村民的参与活力有没有被全面动员并释放出来,村民的珍爱家园意识有没有被塑造出来,村庄有没有建立科学的议事协调机制等。在这方面,莲麻村依托村民法治议事大厅,很好地协调了村民个体利益和小镇整体利益的矛盾,由村民共同约定形成的以公共道德为根基的乡规民约,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别致的民宿


要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导线。从化特色小镇聚焦的核心是贫困地区人的发展问题。实践证明,拥有一个核心领导力强的基层党组织和一个能够敢于身先示范的领导班子,是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具备的前提。因为只有具备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支部,才能引领、维护和保障小镇可持续发展。莲麻村老支书潘光灶在村民对特色民宿建设普遍持观望或怀疑态度的关键时刻,说服家人,率先投资建设特色民宿,他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莲麻村的现任村支书潘安娜,不仅自家带头破墙改造民居开门迎客,还凭着一腔为民服务的热情和赤诚的故土情怀,怀着身孕在村内奔波劳累,她用一名党员的实际行动感动了乡亲,也带动了乡亲、凝聚了民心。

专家点评


乡村振兴的全域发展路径

张 玉

当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正由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走向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并举的发展道路,这标志着城市与乡村作为社会系统结构中的有机统一体,必将在“城镇化”与“村镇化”的双轮驱动和相互支撑之中,迎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面升级。


“村镇化”驱动,是指城市和乡村的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在差异化和多样性的协调发展上,全域布局,共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各美其美”的新型空间格局。从总体上讲,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旨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基本矛盾,其中乡村衰退是这一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集中表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为了解决“三农”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产业兴旺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精加工水平,完成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是在农村经济结构方面的制度创新。生态宜居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内生性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乡村探索,聚生产场域、生活家园、生态疆土为一体的复合型“村镇化”道路的实践打造,这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方面的制度创新。乡风文明依靠乡土文化、乡贤制度、乡里榜样支撑发展,它既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输入和传播,也包括对传统村域习惯和优秀民俗的深入挖掘和传承,这是在农村文化结构方面的制度创新。治理有效则强调从以传统自治为主导的社会治理结构,走向自治、法治与德治三元协同、共同推进的治理格局,这是在农村政治结构方面的制度创新。以上四大结构构成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模式,其共同指向以民生幸福为核心的乡村生活富裕。


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实行单一经济增量治理,即通过招商引资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深度挖掘,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总量,其特点是着眼于生产而忽视生态;实行行政一元结构治理,即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去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导致致富结构单一,财富增量有限,不能满足乡村农民的多元需求。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村民通过盘活个体生产要素和资金投入,获取利润后到城镇去购房,这种行为具有短期性和碎片化的特征,无法推动乡村整体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扬弃传统的单一经济增量、行政一元结构或村民生产的碎片化供给,实现产业经济、公共服务、文化资源和公民参与协同治理的同步供给,也就是寻求乡村振兴的全域发展路径。


莲麻村是广州最北、最偏远的贫困村,在转型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该村选择了服务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取材,打造特色酒产业;盘活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旅游产业,让产业兴旺起来,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制度创新。全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设计水平,美化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福祉;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让生态宜居起来,实现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制度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榜样,打造道德莲麻;乐享志愿,打造文化莲麻;崇文尚学,打造书香莲麻,让乡风文明起来,实现了农村文化结构的制度创新。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加强民主法治议事大厅建设,在全区率先搭建“仁里集”基层治理智能云平台,让治理有效起来,实现了农村政治结构的制度创新。经过协同治理的全域发展构建,村民拓展了经营性收入渠道,增加了工资性收入机会,获得了稳定的资产性收入来源,从而真正实现了以民生幸福为核心的乡村生活富裕。


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举的发展道路,其目标不是要“化掉”农村,而是通过“城镇化”与“村镇化”的双轮驱动,逐渐消解城乡之间的“分化”现象,从而使城乡各自在其“结构与功能”的特殊定位中,实现均衡持续发展。中国乡村社会,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客观存在,不是城市发展的对立面和包袱,而是以其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在与城市发展形成“产业优势互补和消费结构互动”的过程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属地区的资源禀赋各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是每一个村皆采取“产业结构同质化生产”或复制的发展模式,而应基于各自的区位优势、人口结构和文化资源供给等具体特征,去构建“核心村—卫星村”差异化定位的“点轴发展战略”,以轴心产业带动周边村域经济发展,并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


(本文为广东省委宣传部智库课题:三个支撑是广东的使命担当和实现路径(粤宣)170505研究成果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来源:乡镇论坛

文/ 张玉 傅建韶 

图/记者邝健华 李晓彤

网络编辑/刘芳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重磅】哇!十四号线一期列车今起交付广州地铁!好期待早日通车啊……

【关注】从化又双叒叕上央视啦!上演枇杷的诱惑,忍不住要舔屏

【头条】2018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香港赛马会杯”广州从化站暨第一届中国(广州)从化户外休闲运动节开幕式登山集结号

【头条】李希到广州调研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 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提醒】险象环生!共享单车这样“花式”载人,杯具了……

更多精彩请点击“精选推文”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